DB23∕T 3781-2024 利用人工控制设备鉴定水稻耐冷性技术规程(黑龙江省)

ID

4126ED5DCF6F4FC292759955C7F4001C

文件大小(MB)

0.29

页数:

11

文件格式:

pdf

日期:

2024/10/20

购买:

购买或下载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 65.020.20,CCS B 23 DB23,黑龙江省地方标准,DB 23/T 3781- 2024,利用人工控制设备鉴定水稻耐冷性,技术规程 2024 -09 - 29实施,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2024 -08 - 30发布,DB23/T 3781—2024,I,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提出,本文件起草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喜娟、姜树坤、王立志、杨贤莉、崔士泽、杨晓光、宋显伟、迟力勇、李锐、孟英、吕国依、刘凯、王翠玲、董文军、刘猷红,DB23/T 3781—2024,1,利用人工控制设备鉴定水稻耐冷性技术规程,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利用人工控制设备鉴定水稻萌发期、芽期、苗期、孕穗期、开花期和灌浆期耐冷性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水稻耐冷性技术鉴定,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5520 粮油检验 籽粒发芽试验,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T 21719 稻谷整精米率检验法,DB23/T 1671.3 亿亩生态高产标准农田 水稻生产技术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冷害等级,反映水稻种质不同生育时期受冷害程度的等级,3.2,冷害指数,以芽期或苗期冷害等级为依据计算的判定种质芽期或苗期受冷害程度的指标,3.3,相对耐冷系数,低温胁迫下与正常条件下性状表型值的相对比值,是反映鉴定种质耐冷程度的参数,4 萌发期耐冷性鉴定,DB23/T 3781—2024,2,4.1 种子准备,4.1.1 对照品种,宜采用已知耐冷和冷敏感品种作为验证处理条件的对照,4.1.2 种质准备,选用成熟饱满的待测水稻种质500 粒以上,4.2 鉴定设备与耗材,4.2.1 鉴定设备,烘箱和人工气候箱,4.2.2 鉴定耗材,2.5 %次氯酸钠(V/V)消毒液、蒸馏水、直径9 cm左右的培养皿、定性滤纸和镊子,4.3 鉴定步骤,4.3.1 种子预处理,将用于鉴定的水稻种子和对照种子置于50 ℃烘箱中处理48 h,每份种质随机选出6 份(3 份用于低温冷害处理、3 份用于对照处理),每份种子50 粒,用2.5 %次氯酸钠(V/V)消毒液处理30 min,再用蒸馏水清洗3 次,均匀置于垫好双层滤纸的培养皿中,加入15 ml的蒸馏水,盖好皿盖。蒸馏水应达到GB/T 6682 中三级水的规定,4.3.2 低温胁迫处理,将装好种子的培养皿置于17 ℃(籼稻)或15 ℃(粳稻)人工气候箱中暗培养。每天更换同等体积、同等温度的蒸馏水1 次,4.3.3 萌发情况调查,调查并记录各种质处理7 d后的种子发芽数。种子发芽标准应符合GB/T 5520 的规定,发芽率按公式(1)计算:,GP=N1/N2×100(1),式中:,GP—发芽率(%);,N1—萌发种子粒数(个);,N2—种子总粒数(个),DB23/T 3781—2024,3,4.3.4 萌发期耐冷性评价,水稻萌发期耐冷性评价见表1,表1 水稻萌发期耐冷性评价,冷害等级(级),发芽率(%),耐冷性,1,100≥GP>80,极强,3,80≥GP>60,强,5,60≥GP>40,中,7,40≥GP>20,弱,9,20≥GP≥0,极弱,5 芽期耐冷性鉴定,5.1 种子准备,按本文件4.1的规定执行,5.2 鉴定设备与耗材,5.2.1 鉴定设备,烘箱、恒温培养箱和步入式人工气候箱,5.2.2 鉴定耗材,2.5 %次氯酸钠(V/V)消毒液、蒸馏水、镊子、钵体育秧盘和育苗营养土,5.3 鉴定步骤,5.3.1 种子预处理,按本文件4.3.1的规定执行,5.3.2 催芽与播种,用于鉴定的水稻种子和对照种子置于30 ℃恒温培养箱内催芽,芽长为1 cm~2 cm时取出,用蒸馏水冲洗1 次~2 次,挑选50 粒,种植于装好育苗营养土、浇足底水的钵体育秧盘中,每孔播1 粒,覆土0.5 cm~0.8 cm,再移入25 ℃~28 ℃光照培养箱内放置1 d。三次重复,5.3.3 低温胁迫处理,DB23/T 3781—2024,4,将准备好的芽期种质移入步入式人工气候箱内,置于4 ℃(籼稻)或2 ℃(粳稻)下,低温处理48 h,转移至25 ℃~28 ℃的恒温培养箱内恢复生长,适量浇水,7 d后调查稻苗的生长状态,5.3.4 芽期耐冷性评价,水稻芽期耐冷性评价见表2,表2 水稻芽期耐冷性评价,冷害等级(级),秧苗生长状态,耐冷性,1,叶色较深,能够快速生长,极强,3,生长能力较强,叶色淡,发育较缓慢,强,5,有一定生长能力,叶色较淡,但发育非常缓慢,中,7,幼芽停止发育,出现畸形,弱,9,幼芽枯死,极弱,5.3.5 冷害指数,根据表2列出的芽期冷害等级,每份种质以单株为单元进行调查,用目测法观察记载50个单株。宜由同一位观测者在同日内完成调查,芽期冷害指数按公式(2)计算:,CDI=Σ(Ni×CRi)/(Nt×CRh)×100(2),式中:,CDI—冷害指数;,Ni —记载的第i冷害等级单株数目(个);,CRi —记载单株的相应冷害等……

……